### 一、酸性/碱性废气概述
酸性废气和碱性废气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半导体制造、制药等行业。这类废气具有强腐蚀性、毒性,且部分成分易燃易爆,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人体健康及设备造成严重危害。
#### 1. **主要成分**
- **酸性废气**:氯化氢(HCl)、氟化氢(HF)、硫酸雾(H₂SO₄)、硝酸雾(HNO₃)、氮氧化物(NOx)等。
- **碱性废气**:氨气(NH₃)、氢氧化钠蒸气(NaOH)等。
#### 2. **来源**
- **电子行业**:光刻、蚀刻、清洗等工艺(如半导体、PCB生产)。
- **化工与电镀**:酸洗、电解、化学镀镍等环节。
- **光伏材料制造**:硅片清洗、薄膜沉积等工序。
- **其他行业**: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实验室废气等。
---
### 二、典型处理技术
酸性/碱性废气处理的核心是中和反应和吸附净化,常用技术包括:
1. **湿式洗涤塔**:通过酸碱液喷淋中和废气(如NaOH溶液处理HCl,H₂SO₄溶液处理NH₃),去除效率可达85%-99%。
2. **干式过滤**:采用活性炭或复合吸附剂去除残留颗粒物及有机物。
3. **组合工艺**:如“湿式洗涤+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用于复杂废气处理。
---
### 三、典型案例分析
#### **案例1:某半导体企业酸碱废气治理**
- **背景**:某半导体企业在光刻、蚀刻工艺中产生高浓度HCl、HF、NH₃等废气,排放量波动大,腐蚀性强。
- **处理方案**:
- **工艺流程**:采用“湿式洗涤塔(两级中和)→干式过滤器→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
- **技术细节**:酸性废气用NaOH溶液逆流中和,碱性废气用H₂SO₄溶液处理;末端活性炭吸附残余有机物。
- **成效**:
- 废气中HCl、HF等排放浓度低于《半导体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去除率超90%。
- 年运行成本降低约15%,通过洗涤液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回收。
#### **案例2:某电子企业氯化氢废气处理**
- **背景**:某电子企业因硅片清洗和化学镀镍产生大量HCl废气,原排放浓度达5.88 mg/m³,需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30 mg/m³)。
- **处理方案**:
- **工艺流程**:两级碱喷淋塔(NaOH溶液)串联处理,液气比3 L/m³,空塔气速1.35 m/s。
- **设备参数**:PP材质填料塔,喷淋密度9.7 m³/(m²·h),停留时间4.8秒。
- **成效**:
- 处理后HCl排放浓度降至0.29 mg/m³,去除率95.1%,年运行费用约123.6万元。
#### **案例3:光伏材料厂多级喷淋+催化燃烧工艺**
- **背景**:某光伏厂生产过程中排放HCl、HF及有机废气,需兼顾无机酸气和VOCs处理。
- **处理方案**:
- **组合工艺**:多级喷淋塔(酸碱中和)→催化燃烧装置(处理有机物)→高效过滤。
- **创新点**:结合喷淋中和与高温氧化,解决复杂废气问题。
- **成效**:废气全面达标,处理效率提升20%,运行成本降低10%。
---
### 四、技术发展趋势
1. **资源化利用**:如非热等离子体技术将H₂S和CO₂转化为合成气和硫磺,实现“以废治废”。
2. **智能化控制**: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优化喷淋液pH值及投加量,提升处理效率。
3. **复合工艺**:针对难处理气体(如NOx、HCN),开发“吸附+生物反应器”等新型技术。
---
### 五、总结
酸性/碱性废气处理需结合行业特性选择工艺,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多采用湿法中和与吸附组合,而化工领域则倾向定制化喷淋塔设计。典型案例表明,通过高效中和、精准吸附及组合工艺,企业可实现环保达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