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碱性酸碱废气粉尘烟气烟尘油烟油雾臭气异味处理方法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7 发表时间:2025-05-06
酸性/碱性废气介绍
酸性与碱性废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源,因pH值极端(酸性废气pH<7,碱性废气pH>7)且含腐蚀性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显著。酸性废气多含硫氧化物(SOₓ)、氮氧化物(NOₓ)、氯化氢(HCl)等,碱性废气则以氨气(NH₃)、有机胺类为主,需针对性治理。
酸性/碱性废气来源与成分
酸性废气
- 来源:
- 化工行业(硫酸、盐酸、硝酸生产);
- 金属加工(酸洗、电镀);
- 火力发电(燃煤烟气含SO₂、NOx);
- 制药、石油化工(挥发性酸雾)。
- 成分:
- 主要污染物:SO₂、NOx、HCl、H₂S、CO₂;
- 特点:刺激性气味、腐蚀性强,易形成酸雨。
碱性废气
- 来源:
- 化肥生产(合成氨尾气含NH₃);
- 污水处理(氨挥发)、皮革鞣制(碱洗);
- 水泥生产(窑炉排放碱性粉尘)。
- 成分:
- 主要污染物:NH₃、有机胺(如三乙胺)、碱性颗粒物;
- 特点:恶臭明显,易与CO₂反应生成碳酸盐。
酸性/碱性废气处理案例
案例一:江苏某化工厂酸性废气综合治理
背景:
该厂年产10万吨硫酸,生产工艺中产生高浓度SO₂、HCl废气(pH≈2),且含少量H₂S。原采用单级碱喷淋处理,但设备腐蚀严重,排放仍超标(SO₂>500 mg/m³)。
处理工艺:
- 预处理:
- 废气经玻璃钢管道收集,避免金属腐蚀,冷凝回收蒸汽中的硫酸雾。
- 核心处理:
- 双碱法脱硫:一级喷淋塔用NaOH溶液吸收SO₂(反应生成Na₂SO₃),二级塔用石灰浆吸收残余SO₂,生成石膏(CaSO₄)沉淀。
- 活性炭吸附:处理HCl、H₂S等酸性气体,吸附饱和后再生回收硫磺。
- 深度净化:
- 臭氧氧化分解逃逸的VOCs,最终通过20米高排气筒排放。
成效:
- SO₂去除率≥98%,排放浓度<50 mg/m³,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 年回收硫酸雾300吨,副产石膏2000吨(用于建材)。
案例二:广东某污水处理厂碱性废气治理
背景:
该厂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厌氧池、污泥浓缩池释放高浓度NH₃(峰值浓度>100 ppm),恶臭扰民,且碱性雾气腐蚀周边设备。
处理工艺:
- 封闭收集:
- 加盖密封罩覆盖厌氧池,负压抽风系统收集废气,避免无组织排放。
- 组合处理:
- 酸液喷淋:一级塔用稀硫酸吸收NH₃(生成硫酸铵),pH控制至中性。
- 生物滤池:二级处理采用填料式生物滤池(填充椰壳活性炭+微生物菌种),降解残留NH₃及臭气分子。
- 资源化利用:
- 硫酸铵溶液浓缩后制成化肥(年产量约500吨),实现废物增值。
成效:
- NH₃去除率≥95%,出口浓度<5 ppm,厂区异味显著改善;
- 年节约除臭成本40万元,硫酸铵销售收入80万元。
总结
- 酸性废气:常用碱液喷淋、脱硫技术(如双碱法、石灰-石膏法),注重设备防腐与资源化(如石膏、硫磺回收)。
- 碱性废气:以酸吸收(如硫酸、柠檬酸)或生物滤池为主,兼顾氨回收(如化肥生产)。
- 趋势:分质处理、组合工艺(如“预处理+生物法+末端氧化”)及资源化利用(如硫酸铵、石膏)是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