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气来源
塑料薄膜印刷废气主要产生于以下工序:
印刷工序: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等)挥发产生废气。
复合工序:使用胶粘剂复合多层薄膜时,胶粘剂中的挥发性成分释放废气。
烘干环节:未完全反应的有机物在烘干过程中挥发。
挤出和吹塑工序:塑料高温融化成型时释放非甲烷总烃(NMHC)、苯系物等。
清洁维护:使用有机溶剂清洁设备时产生废气。
二、废气成分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包括:
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异丙醇等。
其他污染物:可能含氯化氢(HCl)、硫化氢(H₂S)、颗粒物及异味物质。
三、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的处理工艺分为以下步骤:
收集系统:通过集气罩、管道等将废气集中收集。
预处理:
过滤:去除粉尘和杂质。
降温除湿:调节废气温度和湿度,防止后续设备堵塞。
核心处理:
催化燃烧(CO):低温下将VOCs分解为CO₂和H₂O。
蓄热燃烧(RTO):高温焚烧高浓度废气。
吸附浓缩:使用活性炭或沸石转轮吸附VOCs,浓缩废气。
脱附再生:热空气脱附饱和吸附剂,恢复其吸附能力。
燃烧处理:
尾气处理:进一步降温、除尘、除酸,确保达标排放。
四、处理案例
案例1:某塑料薄膜企业“吸附+催化燃烧”工艺
背景:企业废气含甲苯、二甲苯等VOCs,需满足环保标准。
处理工艺:
活性炭吸附去除大部分VOCs。
饱和活性炭热脱附再生,高浓度废气进入催化燃烧装置。
催化剂作用下,VOCs在300℃左右转化为无害物质。
成效:
排放浓度降至50mg/m³以下,符合国标。
回收部分热能,降低能耗。
案例2:某印刷企业UV光解净化法
背景:废气浓度低、风量大,含复杂VOCs。
处理工艺:
UV紫外线分解氧分子产生臭氧。
臭氧氧化VOCs为CO₂和H₂O。
成效:
处理效率达95%,适应中低浓度废气。
设备运行稳定,成本低。
案例3:模块化电化学氧化技术
背景:复合膜材生产排放酯类、酮类VOCs。
处理工艺:
纳米催化电极直接分解VOCs,无二次污染。
AI系统动态调节风机频率,节能15%-20%。
成效:
7天内完成设备安装,快速响应环保需求。
排放达标,提升技术竞争力。
五、总结
塑料薄膜印刷废气处理需结合废气成分、风量及浓度选择工艺。常见方法包括吸附、催化燃烧、UV光解等,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组合工艺以提高效率。通过合理处理,企业可实现达标排放,同时提升环保形象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