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废气怎么处理方法|塑料厂VOCs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8 发表时间:2025-04-07
案例一:广东某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该企业主要生产各类塑料薄膜,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原有废气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需要对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废气主要来源于塑料薄膜生产过程中的挤出、吹塑等工艺。在这些工艺中,塑料颗粒受热融化,会挥发产生有机废气,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活性炭吸附 - 脱附 + 催化燃烧” 的处理工艺。首先,废气通过集气罩收集后,经过管道输送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在吸附装置中,废气中的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气体达标排放。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通过热空气进行脱附,使活性炭再生。脱附出来的高浓度有机废气进入催化燃烧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有机废气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达标排放。
- 最终效果:经过处理后,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达到了《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 2015)中的相关排放标准,企业周边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浙江某塑料管材生产企业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该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塑料管材的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决定实施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塑料管材生产过程中的废气主要来自于塑料原料的加热挤出和注塑成型工艺。废气中含有氯乙烯、氯化氢、非甲烷总烃等污染物。氯乙烯和氯化氢主要来源于聚氯乙烯(PVC)塑料的分解,非甲烷总烃则是塑料中添加剂和聚合物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产生的。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碱液喷淋 + 活性炭吸附 + 光催化氧化” 的组合工艺。首先,废气进入碱液喷淋塔,通过碱液与废气中的氯化氢等酸性气体发生中和反应,去除大部分酸性气体。然后,经过喷淋处理后的废气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进一步吸附废气中的有机物。最后,经过活性炭吸附后的废气进入光催化氧化装置,利用紫外线激发催化剂产生的强氧化性自由基,将剩余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最终效果:通过该处理工艺,废气中的氯乙烯、氯化氢和非甲烷总烃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去除,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 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 1993)的要求,企业周边的异味明显减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案例三:江苏某塑料再生企业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该企业主要从事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在塑料再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成分复杂,异味浓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急需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废气主要来源于废旧塑料的清洗、破碎、熔融等再生工艺。在这些过程中,废旧塑料表面的污染物、添加剂以及塑料本身的分解会产生多种废气,主要包括苯系物、酚类、醛类、酮类、非甲烷总烃等有机物,以及少量的硫化氢、氨等恶臭气体。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生物滴滤 + 活性炭吸附 + 等离子体净化” 的处理工艺。首先,废气进入生物滴滤塔,通过塔内的微生物将废气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恶臭气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害物质。然后,经过生物滴滤处理后的废气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去除剩余的有机物。最后,采用等离子体净化技术,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破坏废气中的有机物分子结构,进一步净化废气。
- 最终效果:经过处理后,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尤其是异味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 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 1993)的相关要求,企业周边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投诉也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