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行业废气处理方法|电子厂电器厂VOCs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8 发表时间:2025-04-09
案例一:某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废气处理
项目背景
该企业年产冰箱、洗衣机等家电1000万台,员工5000人。喷涂车间释放苯系物(甲苯、二甲苯)、醇类(乙醇、丙酮)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Cs总浓度达800 - 1200mg/m³;电子元件焊接产生臭氧(O₃,浓度0.2 - 0.5ppm)和氮氧化物(NOₓ,浓度50 - 100ppm)。企业多次因VOCs和臭氧超标被环保部门处罚,面临停产整改风险。传统活性炭吸附效率低,年产生废活性炭200吨,且喷涂车间有机溶剂蒸气易燃易爆,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职业病风险高。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VOCs:主要来自喷涂车间使用的涂料和溶剂。
- 臭氧和氮氧化物:由电子元件焊接过程产生。
处理工艺流程
- 源头控制:在喷漆房安装防爆型集气罩(风量1000 - 1500m³/h),采用UV光氧催化预处理技术,减少VOCs初始排放;在焊接工位安装负压集气罩(风量500 - 800m³/h),捕集臭氧和氮氧化物。
- 预处理阶段:使用旋风除尘器去除粒径>10μm的粉尘(如金属屑、塑料颗粒),分离效率≥85%;配置PTFE滤筒(孔径0.3μm)的干式过滤装置,拦截PM2.5及细颗粒物。
- 核心处理:活性炭纤维吸附塔(2组并联)吸附VOCs,吸附能力VOCs动态吸附容量≥1.5kg/m³,苯系物去除率≥95%;通过热氮气循环再生(180 - 220℃)脱附,脱附效率≥90%。催化燃烧装置(RTO)进行深度净化,温度控制280 - 320℃恒温运行,彻底分解残留VOCs及臭氧,转化率≥99%。
- 深度净化与排放:离心风机保障废气达标排放至烟囱(高度≥80米),过滤精度PM2.5排放≤5mg/m³,粉尘捕集率≥99.99%,采用隔爆阀 + 泄爆片进行防爆设计,抑制粉尘爆炸风险。
最终效果
- 环保合规:连续3年通过国家环保验收,VOCs排放低于国家标准限值50%,获评“绿色制造示范企业”。
- 经济效益:年节省活性炭采购费400万,设备能耗降低40%,年节约电费120万。
- 社会效益:厂区PM2.5浓度下降90%,员工呼吸道疾病投诉率下降75%,臭氧浓度达标,车间环境符合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案例二:某电器厂浸漆烘干废气处理
项目背景
该电器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绝缘漆进行浸漆烘干,产生大量含有VOCs的废气,主要成分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浸漆烘干工艺环节中绝缘漆挥发产生的VOCs。
处理工艺流程
- 废气收集:在浸漆烘干设备上方安装密闭集气罩,通过管道将废气集中收集。
- 一级活性炭吸附:废气进入一级活性炭吸附箱,去除大部分VOCs。
- 二级活性炭吸附:经过一级吸附后的废气进入二级活性炭吸附箱,进一步去除残留的VOCs。
- 达标排放:处理后的废气通过风机排放至大气中,并在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最终效果
经过处理后,废气中VOCs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车间内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刺鼻气味基本消除。企业成功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避免了因废气排放不达标而面临的罚款和停产风险。
案例三:某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废气处理
项目背景
该企业专注于电感器、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和原材料,产生了含有VOCs、颗粒物、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废气。为了提升环保水平,该企业决定对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VOCs: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原材料。
- 颗粒物和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的切削、打磨等环节产生。
处理工艺流程
- 废气收集:通过集气罩和通风管道将废气统一收集。
- 预处理:对废气进行除尘、降温等预处理。
- 活性炭吸附 - 脱附:将废气送入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吸附处理,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通过脱附过程将吸附的VOCs释放出来。
- UV光解净化:废气进入UV光解净化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 催化燃烧:对于浓度较高的VOCs废气,采用催化燃烧装置进行处理。
最终效果
改造后的废气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经过该处理方案的处理,废气中的VOCs浓度显著降低,去除率高达95%以上,实现了废气的达标排放。同时,该处理方案还提高了企业的环保形象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