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厂废气处理方法|皮革厂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26 发表时间:2025-03-04
皮革厂废气处理案例客户公司介绍
标题: XX皮革制造有限公司废气治理项目:破解恶臭与VOCs超标难题
正文:
XX皮革公司是一家集皮革鞣制、染色、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拥有3条自动化生产线和1000吨/年的牛皮加工能力。原有废气处理系统采用“简易集气+碱喷淋吸收”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 环保问题突出:
- 腐臭气味(主要含硫化氢、氨气)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多次引发投诉;
- VOCs(苯类、酯类)排放浓度高达800-1200mg/m³,远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 安全隐患:
- 老旧集气系统漏风率高,车间内H₂S浓度偶发超标(最高达50ppm),存在爆炸风险。
- 经济成本高:
- 年消耗碱液超200吨,处理成本居高不下,且因环保不达标被罚款累计超300万元。
通过采用“多级预处理+生物除臭+催化燃烧(RTO)”技术,企业实现废气治理设施升级,年节省成本超400万元。
废气来源
标题: 皮革厂废气的主要产生环节与成分特性
正文:
-
主要污染源:
- 鞣制车间:
- 使用硫化钠(Na₂S)进行鞣制,产生硫化氢(H₂S)和氨气(NH₃);
- 皮屑和蛋白质残渣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释放甲硫醇(CH₃SH)等恶臭物质。
- 染色车间:
- 使用苯系溶剂(如甲苯、二甲苯)和偶氮染料,挥发产生VOCs;
- 高温染色过程(60-80℃)加剧有机物挥发。
- 干燥与精整车间:
- 热风干燥导致皮革表面残留的溶剂和油脂氧化,释放醛类、酮类等污染物;
- 切割、打磨工序产生粉尘(粒径<10μm)。
- 废水处理站:
- 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氯制剂(如次氯酸钠)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氯代烃(如氯苯)。
-
废气特性:
- 组分复杂:含H₂S(浓度20-50ppm)、NH₃(100-300ppm)、VOCs(总浓度800-1200mg/m³)及粉尘;
- 生物毒性:硫化氢和氨气对呼吸道黏膜有强刺激性,甲硫醇具有恶臭且难降解;
- 浓度波动大:生产高峰期废气量可达20,000m³/h,夜间低负荷时排放浓度骤降。
废气处理案例处理详情
标题: “生物滤池+RTO”技术协同治理皮革厂废气
正文:
-
工艺设计原则:
- 分阶段治理:优先解决恶臭问题(H₂S/NH₃/甲硫醇),再处理VOCs;
- 安全性与稳定性:针对含硫废气的腐蚀性和爆炸风险,全系统采用防腐设计。
-
处理流程:
-
预处理单元:
- 旋风除尘器:去除粉尘(粒径>10μm),处理效率≥90%;
- 碱洗喷淋塔:吸收H₂S和NH₃(NaOH溶液,pH=8-9),脱除率>85%;
- 除臭生物滤池:
- 填料为改性活性炭+火山岩,接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 对甲硫醇、H₂S等恶臭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去除率>95%。
-
核心处理单元:
- 催化燃烧装置(RTO):
- 温度控制在800-900℃,停留时间≥2秒,VOCs氧化分解率>99%;
- 热能回收率≥75%,余热用于预热进气废气。
-
深度净化单元:
- 活性炭吸附塔:处理残余微量VOCs及臭味物质,确保排放达标;
- 在线监测系统:集成H₂S、NH₃、VOCs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
-
关键技术创新:
- 生物-化学协同除臭:碱洗塔初步中和酸性气体,生物滤池长效降解恶臭分子;
- RTO余热循环:降低燃料消耗,年节约蒸汽成本约250万元;
- 防爆设计:RTO进口配置火焰探测器,联锁氮气喷淋系统防止爆炸。
处理效果验证
标题: 第三方检测报告:皮革厂废气治理项目达标情况
正文:
- 检测机构:XX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CMA资质)
- 检测指标:
参数 |
排放限值(mg/m³) |
实测值(mg/m³) |
H₂S |
10 |
<1 |
NH₃ |
20 |
5 |
VOCs |
100 |
18 |
颗粒物 |
10 |
3 |
甲硫醇 |
0.1 |
未检出 |
- 结论:所有污染物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及地方特殊要求,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稳定可靠。
行业借鉴意义
- 技术启示:
- 皮革厂废气治理需优先控制硫化氢和氨气等恶臭物质,生物滤池技术兼具经济性与长效性;
- RTO技术对高浓度VOCs的去除效率高,但需配合预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
- 管理建议:
- 定期维护生物滤池填料,避免微生物活性下降;
- 建立废气泄漏实时监测网络,结合AI算法优化生产与治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