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方法|垃圾中转站臭气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27 发表时间:2025-03-04
垃圾中转站废气处理案例客户公司介绍
标题: XX市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废气治理项目:破解恶臭与VOCs超标难题
正文:
XX市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运营8座大型垃圾中转站,日均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原有废气处理系统采用“简易集气+活性炭吸附”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 环保问题突出:
- 垃圾压缩产生的硫化氢(H₂S)和氨气(NH₃)导致厂区及周边恶臭问题,居民投诉率居高不下;
- 渗滤液处理车间挥发甲硫醇(CH₃SH)等恶臭物质,VOCs排放浓度高达800-1200mg/m³,远超《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 安全隐患:
- 垃圾堆存区甲烷(CH₄)积聚,曾发生局部爆炸事故;
-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废气收集率不足60%,车间内H₂S浓度偶发超标(最高达50ppm)。
- 经济成本高:
- 年消耗活性炭超200吨,喷淋药剂费用超80万元,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 因环保不达标被罚款累计超300万元,面临停产整改压力。
通过引入“生物除臭+催化燃烧(RTO)+智能监控”技术,企业实现废气治理设施升级,年节省成本超400万元。
废气来源
标题: 垃圾中转站废气的主要产生环节与成分特性
正文:
-
主要污染源:
- 垃圾压缩区:
- 生活垃圾腐烂产生硫化氢(H₂S)、氨气(NH₃)、甲硫醇(CH₃SH)等恶臭气体;
- 压缩机运行时泄漏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系物、酯类)。
- 渗滤液处理车间:
- 渗滤液中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气及微量氯仿(CHCl₃);
- 污水处理药剂(如聚丙烯酰胺)挥发释放甲醛(HCHO)。
- 运输车辆卸料区:
- 垃圾密闭运输车卸料时泄漏甲硫醇、VOCs;
- 车辆尾气中含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
- 露天堆放区:
- 夏季高温导致垃圾快速分解,释放二甲基硫醚(DMS)等恶臭物质。
-
废气特性:
- 组分复杂:含H₂S(浓度20-50ppm)、NH₃(100-300ppm)、VOCs(总浓度500-1000mg/m³)、DMS及微量重金属;
- 浓度波动大:垃圾量变化导致废气排放浓度日间波动超50%;
- 生物毒性:H₂S、NH₃对呼吸道黏膜有强刺激性,DMS具有类似大蒜的恶臭且难降解。
废气处理案例处理详情
标题: “多级净化+智能管控”技术体系破解垃圾中转站废气难题
正文:
-
工艺设计原则:
- 分阶段治理:优先控制恶臭物质(H₂S/NH₃/DMS),再处理VOCs;
- 安全性与稳定性:全系统防爆设计,配置紧急泄压装置。
-
处理流程:
-
预处理单元:
- 负压集气系统:覆盖垃圾压缩区、渗滤液车间等全厂产污节点,风量≥10,000m³/h;
- 两级碱洗喷淋塔:
- 一级塔吸收H₂S(NaOH溶液,pH=10-11),脱除率>95%;
- 二级塔中和NH₃(稀硫酸溶液,pH=6-7),脱除率>90%。
- 生物滤池:
- 填料为改性火山岩+活性炭,接种硝化菌与硫杆菌;
- 降解H₂S、NH₃、DMS等恶臭物质,去除率>95%。
-
核心处理单元:
- 催化燃烧装置(RTO):
- 温度控制在850-950℃,停留时间≥3秒,VOCs氧化分解率>99.9%;
- 热能回收率≥80%,余热用于预热新风或发电。
-
深度净化单元:
- 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处理残余VOCs及臭味物质,确保排放达标;
- 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去除气溶胶颗粒(PM2.5),排放浓度<5mg/m³。
-
智能监控系统:
- 集成H₂S、NH₃、VOCs、PM2.5传感器,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
- 自动调节风量与药剂投加量,节能效率提升20%。
-
关键技术创新:
- 生物-化学协同除臭:碱洗塔初步中和酸性气体,生物滤池长效降解恶臭分子;
- 模块化设计:预处理、燃烧、净化单元独立运行,灵活适配生产波动;
- 无组织废气治理:厂区覆盖负压集气网络,消除死角泄漏。
处理效果验证
标题: 第三方检测报告:垃圾中转站废气治理项目达标情况
正文:
- 检测机构:XX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CMA资质)
- 检测指标:
参数 |
排放限值(mg/m³) |
实测值(mg/m³) |
H₂S |
10 |
<1 |
NH₃ |
20 |
5 |
VOCs |
100 |
18 |
DMS |
0.1 |
未检出 |
PM2.5 |
35 |
7 |
- 结论:所有污染物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及地方特殊要求,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稳定可靠。
总结
标题: 垃圾中转站废气治理项目的环保与经济效益
正文:
-
环保成效:
- 出口废气中H₂S≤1mg/m³、NH₃≤5mg/m³、VOCs≤20mg/m³,达到欧盟环保标准(EU 2019/994);
- 恶臭物质(如DMS)完全分解,厂区及周边异味显著改善。
-
经济性:
- 年节省活性炭费用约150万元,能耗成本降低30%;
- 投资回收期<2.5年,投资回报率超35%。
-
社会效益:
- 企业获评“省级绿色环保企业”,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因废气治理达标,周边居民投诉率下降90%,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
行业借鉴意义
- 技术启示:
- 垃圾中转站废气治理需优先控制H₂S、NH₃等恶臭物质,生物滤池技术兼具经济性与长效性;
- RTO技术对高浓度VOCs的去除效率高,但需配合预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
- 管理建议:
- 推行“源头减量”策略,增加垃圾密封运输频次,减少无组织废气泄漏;
- 建立废气泄漏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与员工环保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