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镀废水处理客户详情
电镀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机物、酸碱物质等污染物,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电镀企业开始寻求专业的废水处理服务,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这些客户涵盖了五金电镀、汽车配件电镀、电子元件电镀等多个细分领域,他们共同的目标是通过科学、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二、电镀废水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
1. 镀件清洗水:电镀后,镀件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镀液,这部分清洗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2. 废电镀液:当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或镀液出现问题时,需要更换镀液,产生废镀液。废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是电镀废水中最难处理的部分。
3. 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洗水、通风设备冷凝水,以及由于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
4. 设备冷却水: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除温度升高以外,未受到污染,但通常也需要进行回收处理,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电镀废水的特性,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处理阶段:
2.
1. 格栅与调节池: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化和调节,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2. 除油与破络:对于含有油脂的废水,采用隔油池或气浮法去除浮油;对于含有络合态重金属离子的废水,采用破络剂进行破络处理,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离子态,便于后续处理。
3.
物化处理阶段:
4.
1. 混凝沉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如石灰、氢氧化钠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生成不溶性化合物,形成沉淀物后去除。
2.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后,可用酸碱再生后反复使用。
3. 膜分离技术:如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盐分和微生物等杂质,实现废水的深度净化。
5.
生化处理阶段(可选):
6.
1. 对于可生化性较好的电镀废水,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去除有机物。然而,由于电镀废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物质,生化处理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7.
消毒与排放阶段:
8.
1. 消毒处理:通过氯化、紫外线消毒等手段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2. 达标排放或回用: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如果水质达到了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则可以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或市政污水管网;如果水质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回用要求,则可以回用于电镀生产线的某些环节,如清洗镀件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电镀废水处理具体案例展示
案例一:江苏某化工厂电镀废水治理案例
· 项目规模:500吨/天
· 处理工艺:精密过滤+树脂吸附
· 处理效果:处理后废水中的镍、铜、锌、铬等重金属离子浓度均大幅度降低,COD浓度也显著降低,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 项目特点:工艺流程短、易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自主研发的无机酸吸附剂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分离效果好,可实现无机酸90%以上的回收率。
案例二:山东烟台某电镀企业污水处理工程案例
· 项目规模:60吨/天
· 处理工艺:电絮凝+过滤相结合方法
· 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三级标准
· 项目特点:根据电镀企业的实际污水情况,采用电解絮凝+过滤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电镀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处理工艺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
案例三:广东某大型表面处理生态工业园废水零排放处理及运营项目案例
· 项目规模:10000吨/天
· 处理工艺:预处理+高级氧化+OMSMBR+RO+SPNR+MVR技术
· 排放标准:回用水标准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还将处理后的金属固废再次回用,彻底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 项目特点:处理量大,采用废水分流、分类处理、废水回用、资源回收的技术路线,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99.64%;处理工艺先进,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五、结语
电镀废水处理是电镀行业实现绿色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各电镀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并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创新,推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主题: 电解液废水处理方法|电解液废水处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