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类废水处理工程案例
引言
苯类废水,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主要来源于化工、制药、油漆、印染等行业。这些废水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易挥发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苯类废水处理工程的成功案例,旨在探讨有效的苯类废水处理技术,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工程背景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有苯类物质的废水。该废水COD(化学需氧量)高,BOD(生物需氧量)与COD比值低,且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由于苯类物质的毒性和难降解性,该废水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危害。因此,该化工厂急需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案。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该苯类废水的特点,该化工厂采用了以下处理工艺流程:
-
预处理阶段
-
- 油水分离:首先通过气浮和离心分离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油滴和悬浮物,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荷。
- 调节池: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送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
高级氧化阶段
-
- 芬顿氧化:采用芬顿氧化法,通过过氧化氢(H?O?)和硫酸亚铁(FeSO?)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苯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
- 臭氧氧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效率,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进一步氧化为更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
-
吸附回收阶段
-
- 树脂吸附:利用大孔树脂对废水中的苯类物质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解吸再生循环利用吸附剂,回收部分有机溶剂。
- 活性炭吸附:为了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和异味,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深度处理。
-
生化处理阶段
-
- SBR反应器:将经过前处理后的废水送入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进行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MBR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生化处理效率,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
深度处理与达标排放
-
- RO膜技术:通过反渗透(RO)膜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残余有机物、盐分和微生物,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 回用系统:处理后的清洁水可回用于厂内循环冷却水系统或其他生产工艺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工程成效
经过上述处理工艺,该化工厂的苯类废水处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 苯类物质去除效率高:高级氧化和吸附回收技术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苯类物质的去除效率,确保了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 处理成本低: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和回收部分有机溶剂,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
- 环境适应性强:该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水质和水量的变化,确保废水处理效果的稳定。
- 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回用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新鲜水的消耗和废水的排放。
结论
本苯类废水处理工程案例表明,采用“预处理-高级氧化-吸附回收-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与达标排放”的综合处理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苯类废水处理难题。该工艺不仅提高了苯类物质的去除效率,还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未来,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期待更多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案的出现,共同推动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