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厂粉尘处理方法|服装厂纺织印染厂制衣厂粉尘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10 发表时间:2025-04-07
案例一:广州某大型制衣企业
- 项目背景:该制衣企业以生产高端时装为主,订单量大且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然而,长期以来车间内的粉尘污染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大量的纤维粉尘弥漫在车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频繁吸入粉尘,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车间内请假人数增多,生产效率大幅下降。更为关键的是,粉尘附着在高档面料上,导致产品出现瑕疵,不符合高端时装的质量标准,次品率一度飙升至 15%,不仅造成了大量原材料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周边居民对粉尘污染的投诉也日益增多,环保部门多次检查并下达整改通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急需解决粉尘污染问题。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裁剪车间:企业使用多种面料,包括丝绸、羊毛、纯棉及各类化纤面料等。在裁剪过程中,锋利的裁剪刀具与面料高速摩擦,致使面料表面的纤维断裂,产生大量不同材质的纤维粉尘。丝绸面料产生的纤维粉尘较为纤细、光滑;羊毛面料的纤维粉尘则带有卷曲且相对粗糙;化纤面料的纤维粉尘质地硬且细,容易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 缝制区域:在缝制工序中,缝纫机的针不断穿刺面料,以及送布牙带动面料移动时,面料与设备部件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少量纤维粉尘。尤其是在缝制多层复杂结构的服装时,产生的粉尘量会有所增加。此外,一些带有装饰线、亮片等特殊元素的面料,在缝制过程中,装饰材料的轻微脱落也会形成细微颗粒混入粉尘中。
- 整烫车间:整烫工序需要对服装进行高温定型处理。高温作用下,面料中的部分助剂、添加剂会挥发形成气态污染物,这些气态物质在冷却过程中会凝结成微小颗粒,与纤维粉尘混合。同时,高温可能使面料表面的纤维变得脆弱,容易脱落形成更多的纤维粉尘。而且,整烫设备使用的蒸汽在接触面料时,会携带部分粉尘颗粒进入空气中。
- 处理工艺流程
- 源头防控与设备升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裁剪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引入具有自动吸尘功能的智能裁剪系统,该系统在裁剪刀具周围设置了多层紧密贴合的吸尘口,利用先进的气流动力学原理,在粉尘产生的瞬间就将其吸入特制的吸尘管道,有效减少了 90% 以上的初始粉尘扩散。对于缝制设备,选用了低摩擦、自清洁的高端缝纫机,并在设备内部关键部位安装了小型吸尘装置,定期清理设备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粉尘,从源头降低了粉尘产生量。在整烫车间,采用新型的智能温控整烫设备,精确控制温度和蒸汽量,减少因温度过高或蒸汽不当导致的粉尘产生。
- 全方位收集与通风系统优化:在车间内的每个裁剪台、缝制工位以及整烫机上方,都安装了定制的高效局部吸尘罩。这些吸尘罩根据设备形状和产尘特点进行设计,能够 360 度全方位收集粉尘。例如,裁剪台上方的吸尘罩呈漏斗状,开口大且靠近裁剪部位,确保能够迅速捕捉飞扬的纤维粉尘;缝制工位的吸尘罩则设计为可调节角度的形式,能根据不同的缝制操作进行灵活调整。所有吸尘罩通过管道连接至车间的中央吸尘系统,该系统配备了大功率、低噪音的风机,提供强劲稳定的吸力。同时,对车间通风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合理布局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稳定的气流循环,将车间内分散的粉尘快速引导至吸尘罩处,避免粉尘在车间内积聚。
- 多级净化与粉尘回收:首先,含尘气流进入旋风除尘器,利用离心力将较大颗粒的纤维粉尘分离出来,沉降到除尘器底部的灰斗中,初步净化效率可达 70% 左右。接着,经过旋风除尘器处理后的气流进入脉冲布袋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采用了纳米级过滤精度的滤袋,能够有效捕集粒径在 0.1 微米以上的细微纤维粉尘和混合颗粒,除尘效率高达 99.9%。对于废气中残留的少量气态污染物和异味,设置了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深度净化。此外,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粉尘回收系统,对收集到的不同材质纤维粉尘进行分类处理。丝绸纤维粉尘经过精细加工后,可用于制作高端丝绸制品的填充材料;羊毛纤维粉尘经过消毒、梳理等工序,可用于生产羊毛毡等手工艺品;化纤纤维粉尘则通过特殊工艺进行熔融再造,制成再生化纤原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 最终效果:经过一系列全面且深入的粉尘治理措施实施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大幅降低,从原来的严重超标状态降至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以下,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请假人数减少,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以上。产品因粉尘污染导致的次品率从 15% 降低至 2% 以内,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企业成功挽回了品牌声誉。周边环境质量也明显恢复,居民投诉停止。企业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的严格验收,不仅避免了高额罚款和停产整顿的风险,还凭借良好的环保形象,吸引了更多高端客户的订单,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通过粉尘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每年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案例二:杭州某中型制衣厂
- 项目背景:这家制衣厂主要生产休闲服装,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粉尘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车间内粉尘较多,员工工作时需频繁清理工作台和设备,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也因粉尘排放变得灰蒙蒙的,引发了周边居民的不满,环保部门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企业意识到若不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将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和持续发展,于是决定投入资金进行粉尘治理。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面料裁剪工序:制衣厂使用的休闲面料种类多样,如棉质帆布、牛仔布、化纤混纺面料等。在裁剪过程中,不同面料产生不同特性的纤维粉尘。棉质帆布裁剪时产生的纤维粉尘相对较粗且短;牛仔布由于其厚实的质地,裁剪产生的粉尘量较大,纤维相对坚韧;化纤混纺面料的纤维粉尘则较为细小且容易带电,在空气中相互吸附聚集。
- 印绣花车间:在服装印绣花过程中,印花机喷头喷射颜料、绣花机绣针穿刺面料以及绣线与面料的摩擦,都会产生纤维粉尘和少量的颜料颗粒粉尘。尤其是在进行大面积印花或复杂绣花图案制作时,产尘量会明显增加。此外,印绣花使用的一些化学助剂在挥发过程中,也可能形成微小颗粒混入粉尘中。
- 包装车间:在服装包装环节,将成品服装折叠、装箱的过程中,衣物之间的摩擦以及与包装材料的接触,会使面料表面的纤维脱落形成粉尘。特别是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面料,如经过抗皱、防水处理的面料,在包装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粉尘。
- 处理工艺流程
- 局部吸尘与设备改良:在裁剪设备的裁剪部位安装了专门设计的吸尘罩,吸尘罩采用了可调节角度的结构,能够根据不同面料和裁剪方式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有效收集粉尘。对印绣花设备进行了密封改造,在设备内部设置了吸尘管道,将印花、绣花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时收集起来。在包装车间,设置了吸尘工位,员工在包装前对服装进行简单的吸尘处理,减少粉尘在包装区域的扩散。同时,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了升级,降低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摩擦和振动,减少粉尘产生。
- 集中除尘与通风加强:通过管道将各个车间的吸尘装置连接至中央脉冲布袋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采用了先进的脉冲清灰技术,能够自动清理滤袋表面的粉尘,保持除尘器的高效运行。该除尘器对纤维粉尘和颜料颗粒粉尘的过滤效率可达 95% 以上。为了加强车间通风,在车间顶部安装了多个大型排风扇,在车间侧面设置了进风口,并安装了空气过滤装置,确保进入车间的空气清洁。通过合理控制排风扇的转速和进风口的开启程度,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将车间内的粉尘及时排出。
- 粉尘清理与综合利用:定期对收集到的粉尘进行清理和分类。对于纤维粉尘,将棉质纤维粉尘和化纤纤维粉尘分开收集。棉质纤维粉尘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用于制作清洁抹布;化纤纤维粉尘则可通过简单加工,用于生产一些低档的填充材料。对于颜料颗粒粉尘,进行专门的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对粉尘的清理和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粉尘的排放,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最终效果:经过粉尘治理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明显降低,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工作效率提高了 20% 左右。周边环境质量也有所好转,居民投诉减少。企业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的整改验收,避免了处罚,能够继续正常生产。同时,通过粉尘的综合利用,企业每年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虽然在处理效果上可能不如大型制衣企业那样全面和深入,但在有限的资金和条件下,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