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苯最好的方法|含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9 发表时间:2025-04-11
案例一:精细化工企业苯系物废气治理(RTO 技术)
项目背景
浙江某精细化工集团主要生产染料、农药中间体,其反应釜、储罐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 VOCs 废气。废气具有浓度高(800-1500 mg/m³)、成分复杂(含醇醚类、酮类)、波动性大等特点,原有的活性炭吸附系统无法满足新国标要求,且存在吸附饱和频繁、二次污染风险。
废气成分来源
- 反应釜排放:有机溶剂(苯、甲苯)在高温反应中挥发。
- 储罐呼吸气:苯类物质因温度变化产生 “大呼吸” 和 “小呼吸” 排放。
- 装卸过程:槽车装卸时的无组织逸散。
处理工艺流程
- 预处理:
- 急冷塔:采用循环水喷淋将废气温度从 180℃降至 80℃以下,防止高温损坏后续设备。
- 碱洗塔:去除酸性气体(如 HCl、SO₂),保护 RTO 蓄热体。
- 核心处理:
- RTO(蓄热式热力焚烧炉):
- 蓄热体:采用蜂窝陶瓷蓄热床,热回收率达 95%,降低能耗。
- 燃烧室:废气在 850℃下停留 1 秒以上,苯系物被氧化为 CO₂和 H₂O。
- 切换阀:周期性切换气流方向,实现热量回收。
- 后处理:
- SCR 脱硝:针对燃烧产生的 NOx(约 200 mg/m³),采用氨法脱硝,出口浓度降至 50 mg/m³ 以下。
- 余热回收:利用高温烟气预热锅炉进水,年节约天然气约 200 万立方米。
最终效果
- 苯去除率:99.6%,排放浓度稳定在 0.5 mg/m³ 以下(GB 16297-1996 标准为 12 mg/m³)。
- VOCs 综合去除率:98.5%,年削减 VOCs 约 1200 吨。
- 经济效益:通过余热回收,年节省能源费用约 350 万元,投资回收期 3.5 年。
- 环保合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优于地方排放标准。
案例二:印刷企业低浓度苯废气治理(沸石转轮 + RCO 技术)
项目背景
江苏盐城某印刷厂采用凹版印刷工艺,使用含苯油墨,废气具有风量高(80,000 m³/h)、浓度低(60-120 mg/m³)、成分单一(苯占比 80%)等特点。原有的活性炭吸附系统需频繁更换吸附剂,运行成本高且存在火灾隐患。
废气成分来源
- 印刷机挥发:油墨中的苯在烘干过程中挥发。
- 油墨储存:油墨罐呼吸气排放。
- 清洗溶剂:设备清洗时使用的含苯溶剂挥发。
处理工艺流程
- 预处理:
- 干式过滤:采用玻纤滤袋去除漆雾和颗粒物,防止堵塞转轮。
- 除湿:通过冷凝除湿将废气湿度降至 40% 以下,避免沸石吸附效率下降。
- 核心处理:
- 沸石转轮吸附浓缩:
- 吸附区:废气通过沸石转轮,苯被吸附,净化后废气直接排放。
- 脱附区:180℃热风吹扫转轮,苯被浓缩至 5-10 倍(浓度提升至 600-1200 mg/m³)。
-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
- 催化剂:采用 Pt-Pd 贵金属催化剂,起燃温度 250℃,氧化效率 98%。
- 热回收:燃烧产生的热量预热脱附热风,系统热效率达 85%。
- 后处理:
- 急冷塔:将燃烧后废气温度从 500℃骤降至 150℃以下,防止二噁英生成。
- 活性炭吸附:作为应急备用系统,处理异常工况下的高浓度废气。
最终效果
- 苯去除率:99.2%,排放浓度 0.3 mg/m³(DB 11/ 1201-2023 标准为 0.5 mg/m³)。
- 运行成本:年节省活性炭更换费用约 80 万元,能耗降低 40%。
- 稳定性:系统连续运行 12 个月无故障,满足 24 小时生产需求。
- 政策合规:通过当地生态环境局验收,符合《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案例三:制药企业苯溶剂回收(冷凝 + 吸附 + 催化燃烧)
项目背景
山东某制药厂在原料药生产中使用苯作为反应溶剂,废气具有浓度高(5000-8000 mg/m³)、流量小(3000 m³/h)、间歇性排放等特点。原有的活性炭吸附系统无法回收溶剂,且存在安全隐患。
废气成分来源
- 反应釜真空脱气:苯蒸气在减压蒸馏过程中逸散。
- 溶剂储罐:苯储罐的呼吸气排放。
- 离心机卸料:固液分离时的溶剂挥发。
处理工艺流程
- 预处理:
- 预冷器:采用 - 10℃冷冻水将废气温度降至 0℃,回收部分液态苯。
- 除雾器:去除冷凝后的液滴,防止堵塞吸附床。
- 核心处理:
- 活性炭吸附:
- 吸附塔: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苯,吸附容量达 40%(重量比)。
- 蒸汽脱附:120℃饱和蒸汽吹扫活性炭,脱附出高浓度苯蒸气(浓度约 30,000 mg/m³)。
- 催化燃烧:
- 预热炉:将脱附废气加热至 300℃,进入催化床层。
- 催化剂:蜂窝陶瓷负载 Pt-Pd 催化剂,苯氧化率 99%。
- 溶剂回收:
- 冷凝系统:燃烧后的高温烟气经换热器冷却至 20℃,回收冷凝液(苯纯度 > 99%)。
- 精馏提纯:冷凝液经精馏塔提纯,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
最终效果
- 苯回收率:90%,年回收苯约 700 吨,价值约 560 万元。
- 排放浓度:苯浓度 < 1 mg/m³,远低于 GB 16297-1996 标准。
- 安全性:系统设置 LEL 监测、阻火器和紧急排空阀,运行至今无安全事故。
- 经济性:年运行成本约 120 万元,投资回收期 2 年。
技术对比与选择建议
技术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性 |
RTO |
高浓度、大风量、复杂成分废气 |
去除效率高(>99%)、热回收效率高 |
投资大、需处理 NOx |
沸石转轮 + RCO |
低浓度、大风量、成分单一废气 |
运行成本低、能耗低 |
沸石需定期维护、对湿度敏感 |
冷凝 + 吸附 |
高浓度、小风量、溶剂回收需求 |
溶剂可回收利用、安全性高 |
处理效率较低、需配套焚烧设施 |
政策与标准
- 国家标准:GB 16297-1996 规定苯排放限值为 12 mg/m³,重点区域(如京津冀)执行地方标准(如 DB 11/ 1201-2023 规定苯排放限值为 0.5 mg/m³)。
- 最新动态:2025 年实施的《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严了苯排放限值,并新增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推动行业升级治理技术。
以上案例展示了含苯废气处理的多样性,企业可根据废气特性、排放标准及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