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厂研磨粉尘处理方法|电子厂打磨抛光粉尘治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5-04-09
以下是电子厂粉尘处理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项目背景、废气成分来源、工艺及处理效果进行说明:
案例一:注塑车间粉尘与VOCs综合治理
项目背景
某电子厂主要生产手机外壳等塑料制品,注塑环节中塑料颗粒受高温高压作用,产生含苯乙烯、丙烯等有机物的废气,同时伴随塑料粉尘和颗粒物逸散,对车间空气质量和员工健康造成威胁。
废气成分与来源
- 粉尘:塑料原料破碎、注塑机高压喷射过程中产生的细微塑料颗粒。
- VOCs:塑料熔融时释放的苯乙烯、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
处理工艺流程
- 粉尘收集与预处理:通过集气罩收集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去除粉尘(去除效率>95%)。
- VOCs处理:预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活性炭吸附塔吸附有机物,饱和后脱附至高浓度废气进入催化燃烧装置分解为CO₂和H₂O。
最终效果
- 粉尘排放浓度<10mg/m³,VOCs浓度降至30mg/m³以下,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余热回收降低能耗,年节约成本约15万元。
案例二:电子元器件生产金属粉尘治理
项目背景
某电子元器件厂在金属连接器切割、打磨工艺中产生大量金属粉尘(铝、铜等)和陶瓷颗粒,车间PM10浓度超标,存在爆炸风险。
废气成分与来源
- 金属粉尘:铝、铜等金属切割产生的超细颗粒(粒径<5μm)。
- 陶瓷粉尘:绝缘材料加工中产生的SiO₂颗粒。
处理工艺流程
- 粉尘收集:采用密闭式吸尘罩+负压管道系统定向收集粉尘。
- 分级处理:
- 一级处理:旋风除尘器去除大颗粒粉尘(效率约80%)。
- 二级处理:袋式除尘器(覆膜滤袋)拦截超细颗粒,排放浓度<5mg/m³。
- 防爆设计:设备接地、泄爆阀设置,避免铝粉尘燃爆风险。
最终效果
- 车间PM10浓度从120mg/m³降至3mg/m³,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设备运行稳定,未发生安全事故。
案例三:电路板生产粉尘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理
项目背景
某PCB板生产厂在钻孔、蚀刻工序中产生环氧树脂粉尘和有机溶剂废气(含二丙二醇甲醚等),废气成分复杂且浓度波动大。
废气成分与来源
- 粉尘: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钻孔产生的超细颗粒。
- VOCs:清洗剂、蚀刻液挥发的二丙二醇甲醚、石脑油等。
处理工艺流程
- 粉尘预处理:旋流板塔去除油雾和粗颗粒,精密过滤器拦截剩余粉尘(效率>98%)。
- VOCs深度处理:
- 沸石转轮浓缩:吸附低浓度废气,脱附后浓度提升10倍以上。
- 催化燃烧(CO):将高浓度废气氧化为无害物质。
最终效果
- 粉尘排放浓度<8mg/m³,VOCs去除率>99%,满足《电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维成本降低30%。
总结与启示
- 工艺适配性:粉尘处理需结合粒径、爆炸风险选择分级过滤(如袋式、静电除尘)或湿法预处理。
- 协同治理:电子厂常需粉尘与VOCs协同处理,组合工艺(如除尘+吸附/燃烧)更具经济性。
- 安全设计:金属粉尘需强化防爆措施,如设备接地、泄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