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面粉厂VOCs废气处理案例|食品面粉厂废水怎么处理方法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3 发表时间:2025-04-19
一、面粉厂废气与废水的主要来源及产生工序
1. 废气来源及产生工序
- 粉尘废气:
- 产生工序:小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研磨(磨粉机)、筛分(平筛、高方筛)、气力输送(管道运输面粉)、包装(装袋工序)。
- 成分:面粉粉尘(主要为淀粉颗粒)、少量泥土杂质、可能含微生物(如霉菌孢子)。
- 有机废气(异味):
- 产生工序:小麦储存过程中霉变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如醛类、醇类),或湿法工艺中废水处理站的厌氧反应异味。
2. 废水来源及产生工序
- 生产废水:
- 产生工序:设备清洗水(磨粉机、筛网、输送管道清洗)、地面冲洗水、湿法脱胚 / 调质工序排水(若采用湿法工艺)。
- 成分:悬浮物(SS,面粉颗粒、泥沙)、有机物(COD、BOD,主要为淀粉、蛋白质)、少量油脂(来自小麦表皮)。
- 生活污水:员工办公区、食堂排水,含 COD、氨氮等。
二、典型处理案例及客户信息
案例 1:某大型面粉厂(客户:五得利面粉集团某生产基地)
废气处理
- 处理工艺:
- 粉尘收集:各产尘点(磨粉机、筛分机)设置密闭集气罩,通过管道接入中央除尘系统。
- 一级除尘:脉冲布袋除尘器(去除 99% 以上的面粉粉尘,过滤效率≥99.5%,粉尘浓度从 500mg/m³ 降至≤10mg/m³)。
- 排放:达标后通过 15m 高排气筒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 2 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浓度≤120mg/m³)。
- 效果:粉尘排放浓度稳定在 10-15mg/m³,低于国家标准,无可见粉尘外排,厂区周边环境粉尘浓度达标。
废水处理
- 处理工艺:
- 预处理: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 沉砂池(去除泥沙)。
- 生化处理:调节池(均化水质)+ 厌氧池(降解部分有机物)+ 好氧池(活性污泥法,进一步去除 COD、BOD)。
- 深度处理:二沉池(固液分离)+ 气浮装置(去除残留悬浮物和油脂)+ 过滤(砂滤)。
- 回用 / 排放: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部分回用于设备冲洗和厂区绿化,其余排入市政管网。
- 效果:进水 COD 约 800mg/L,出水≤150mg/L,去除率≥81%;SS 从 500mg/L 降至≤50mg/L,回用率达 30%,年节水约 5 万吨。
案例 2:某外资面粉企业(客户:益海嘉里旗下面粉厂)
废气处理
- 处理工艺:
- 粉尘收集:全流程负压密闭收集,避免粉尘外溢。
- 二级除尘:旋风除尘器(预分离大颗粒粉尘)+ 滤筒除尘器(高精度过滤,处理后粉尘浓度≤5mg/m³)。
- 能量回收:对除尘系统排出的低温余热进行回收,用于车间供暖。
- 效果:粉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地方特别排放限值(如山东《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颗粒物≤10mg/m³),实现 “近零粉尘” 排放,回收热量节省能源约 15%。
废水处理
- 处理工艺:
- 预处理:涡凹气浮(CAF)去除悬浮物和油脂,投加 PAC/PAM 絮凝剂。
- 生化处理:改良型 A²/O 工艺(厌氧 - 缺氧 - 好氧),同步脱氮除磷。
- 深度处理:MBR 膜处理(截留微生物和残留有机物),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
- 效果:出水 COD≤50mg/L,氨氮≤5mg/L,SS≤10mg/L,100% 回用于生产冷却循环水,实现废水 “零排放”,年节约新鲜水约 10 万吨。
三、处理工艺总结与效果对比
处理环节 |
常见工艺 |
典型效果 |
适用场景 |
废气处理 |
布袋除尘 / 滤筒除尘 + 密闭收集 |
粉尘去除率≥99%,排放浓度≤10mg/m³,满足国标及地方严排标准 |
所有规模面粉厂 |
废水处理 |
预处理 + 生化处理(A/O、A²/O)+ 深度处理 |
COD 去除率 70%-85%,SS 去除率 80%-95%,部分回用或达标排放 |
中等规模厂(日处理量 50-200 吨) |
废水零排放 |
MBR 膜处理 + 蒸发结晶 |
出水水质达工业回用水标准,回用率 100%,无废水外排 |
缺水地区或环保高要求企业 |
四、总结果与行业趋势
- 环保达标:通过除尘和生化处理,废气粉尘、废水 COD/SS 等指标均能稳定达标,部分企业实现废水回用或零排放。
- 资源节约:粉尘收集后可回用于饲料或低价面粉产品;废水回用降低新鲜水消耗,符合国家 “双碳” 政策。
- 技术趋势:智能化监控(实时在线监测粉尘浓度、水质数据)、节能设备(低能耗除尘器、高效曝气系统)逐步普及,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如需具体项目的工程设计参数或设备供应商信息,可进一步补充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