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废水来源
压铸废水主要产生于压铸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具体来源包括:
1. 冷却水:模具和压铸机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金属微粒、油脂等杂质。
2. 脱模剂废水:模具表面喷涂的脱模剂受热分解或溶解后形成的废水,含有机物和表面活性剂。
3. 清洗废水:压铸件脱模后的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含清洗剂、金属碎屑和残留脱模剂。
4. 废液排放:熔炼渣、切削液等废液,可能含有重金属(如锌、铅)及高浓度有机物。
压铸废水主要成分
压铸废水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污染物:
1. 悬浮物(SS):如铝合金微粒、金属氧化物、砂粒等。
2. 油类物质:包括液压油、润滑油、脱模剂中的乳化油等。
3. 有机物:脱模剂、清洗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及VOCs,导致COD和BOD较高。
4. 重金属:锌、铅等离子,来源于合金熔炼或废液。
5. 酸碱性物质:如清洗剂残留的酸性或碱性成分。
压铸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苏州某压铸公司废水处理(低温蒸发与化学混凝)
- 背景:该公司废水含润滑油、液压油、涂料及高分子有机物,处理难度大。
- 处理方案:
1. 低温蒸发浓缩:采用低温真空蒸发器,在45mbar真空度下将废水浓缩,减少体积至原量的5%,蒸发水蒸气冷凝后回用。
2. 化学混凝: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促使油类和悬浮物凝聚沉淀,提高后续分离效率。
3. 深度净化:通过活性炭吸附和反渗透膜技术去除微量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 成效:废水回用率达95%,浓缩残渣按危废处理,年处理成本降低30%。
案例二:广东某汽车零部件压铸厂(物理隔油+气浮+生物处理)
- 背景:废水含铝合金微粒、油脂及高浓度COD,需满足排放标准。
- 处理方案:
1. 物理隔油:通过油水分离器去除浮油和重油,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2. 混凝气浮:投加破乳剂和聚合氯化铝(PAC),结合气浮技术去除乳化油和悬浮物。
3. 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超85%。
4. 过滤消毒:砂滤去除残留颗粒,紫外线消毒确保出水安全。
- 成效:处理后水质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年废水处理量5500吨,实现零排放。
总结与趋势
压铸废水处理需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组合工艺,例如:
- 高油废水:优先采用“隔油+破乳气浮+生物处理”。
- 高盐/高有机物废水:推荐“蒸发浓缩+膜分离”技术,结合资源化回用。
未来技术将向模块化设备(如集成蒸发与膜系统)和智能化监控方向发展,以降低能耗并提升处理效率。
上一主题: 铸造厂压铸废水处理案例|铸造厂压铸车间废水如何处理
下一主题: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