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工过程
高温加热:沥青在炼制、改性或搅拌过程中(温度180-250℃)释放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H₂S)及多环芳烃(PAHs,如苯并芘)等有害气体17。
混合与摊铺:骨料与沥青混合时因剪切作用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达800-1500 mg/m³),摊铺时高温沥青缓慢挥发产生无组织废气110。
运输与储存
储罐呼吸:沥青储罐因温度变化导致气体膨胀/收缩,释放含VOCs的混合气体(甲苯浓度200-500 mg/m³)1。
装卸泄漏:槽罐车卸料时因压力差逸散沥青蒸气(VOCs瞬时浓度超2000 mg/m³)1。
非法排放与设备清洗
非法窝点或企业未规范处理废水废气,直接排入环境,如网页8中赣县江口镇沥青厂因废气收集不彻底导致污染8。
设备清洗废水含高浓度油污及化学残留物,与初期雨水混合形成复合污染物78。
主要污染物
油类与颗粒物:含0.1-10 μm的焦油细雾粒,黏附性强,易堵塞设备47。
有毒有机物:多环芳烃(苯并芘、苯并蒽等强致癌物)、酚类、硫化物、氮氧化物19。
重金属:铅、镉等,来源于原料杂质或设备腐蚀36。
高浓度VOCs:烃类、酯类等难降解有机物,COD可达5万-10万 mg/L79。
危害
健康风险:长期接触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癌、神经损伤等,如网页8中居民因吸入废气出现头晕、恶心8。
环境危害:污染大气与水体,破坏生态平衡,高浓度废气易引发火灾或爆炸46。
背景:华东地区大型沥青厂,年产150万吨沥青混凝土,废气排放需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地方VOCs管控要求。
处理工艺:
预处理:旋风除尘器+油雾分离器(去除率≥95%),急冷塔降温抑制二噁英生成。
深度处理:
蓄热燃烧装置(RTO):处理风量30000 m³/h,运行温度850-950℃,VOCs去除率≥99%,排放浓度≤20 mg/m³(欧盟标准)。
活性炭吸附塔:备用应急,吸附苯系物及残余VOCs(吸附容量≥1.2 kg/m³)。
成效:
年减排VOCs 3000吨,节约环保税45万元,余热供暖年省200万元。
厂区PM2.5下降30%,获评“无异味工厂”,订单量增长20%。
背景:拌合站生产时产生含VOCs、颗粒物及酸碱性气体的废气,需达标排放。
处理工艺:
烟气收集:集气罩+风管系统全面收集废气。
预处理:湿式降温塔降温增湿,旋风分离器去除大颗粒物。
脱硝脱酸:SCR技术转化NOx为氮气和水;干法/湿法脱硫处理SOx。
吸附/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VOCs后催化燃烧分解为CO₂和H₂O。
成效:
颗粒物、VOCs去除率均达95%以上,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实现废水回用,年节约成本显著提升环保形象。
原理:高频高压电源产生3000℃等离子体,裂解有机物为单质原子(碳、CO₂、水蒸气)。
优势:
广谱性:处理高浓度、复杂成分废气,有机物清除率>98%。
经济性:设备成本仅为燃气RTO的50%,能耗低且无二次污染。
工艺推荐
高浓度废气:预处理(旋风除尘+急冷)→焚烧(RTO/高温等离子)→吸附(活性炭)。
低浓度废气:生物滤池(降解有机物)+光催化氧化(分解VOCs)25。
技术趋势
资源化:回收废油(案例一年回收油类超20吨)。
智能化: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参数,减少人工干预17。
沥青废气治理需结合废气特性选择工艺,高浓度废气宜采用焚烧技术(如RTO或高温等离子),低浓度废气可结合生物法与吸附法。典型案例显示,组合工艺(如预处理+焚烧+吸附)能高效达标且经济可行。同时,非法排放事件警示企业需强化合规管理,技术创新(如智能化、余热回收)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