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环节:
电极材料制备
正极材料(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和洗水,含重金属离子(镍、钴、锰、锂)、氨氮及有机添加剂。
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基材料)加工中产生的废水,含石墨颗粒、悬浮物及少量重金属。
电池组装与清洗
正极/负极设备清洗废水,含氮甲基吡咯烷酮(NMP)、钴酸锂、碳粉等污染物。
注液后清洗废水,含锂盐、氟化物及有机溶剂残留。
其他来源
NMP提纯工序废水、废气处理废水及初期雨水,含高浓度COD、氟化物和氨氮。
主要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NMP(氮甲基吡咯烷酮)、PVDF粘结剂、酯类有机物等,COD可高达2000-10000 mg/L,BOD/COD比值低(通常<0.1),可生化性极差。
重金属:镍、钴、锰等,部分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传统沉淀法难以去除。
氟化物与氨氮:六氟磷酸锂水解产生的氢氟酸(HF)及氨洗废水中的氨氮,具有生物毒性。
高盐分:硫酸钠、氯化钠等盐类,易结垢且影响膜处理效率。
危害
环境风险:重金属和氟化物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高COD废水消耗水体溶解氧,导致生物死亡。
健康风险:NMP和钴化合物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引发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癌。
背景:废水含难降解有机物(COD峰值8000 mg/L),需满足《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要求。
处理工艺:
预处理:调节池均质均量,投加芬顿试剂(H₂O₂ + Fe²⁺),通过羟基自由基(·OH)氧化分解有机物。
后续处理:混凝沉淀(PAC + PAM)去除悬浮物,出水COD降至50 mg/L以下。
成效:
处理后废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年节约处理成本约15%,无二次污染风险。
背景:年产16GWH电芯,废水含NMP(浓度500 mg/L)、重金属及高盐分,水质波动大。
处理工艺:
预处理:物理化学法去除悬浮物和部分重金属(pH调节+混凝沉淀)。
生物处理:UBF(上流式生物滤池)降解有机物,A/O工艺(厌氧-好氧)脱氮。
深度处理:MBR(膜生物反应器)截留微生物和悬浮物,反渗透(RO)脱盐,出水COD<30 mg/L。
成效:
废水回用率达40%,年节省用水成本约200万元,重金属去除率>99%。
背景:某碳酸锂生产企业废水含高浓度硫酸钠(10 t/h),需实现零排放。
处理工艺:
预处理:化学沉淀去除重金属,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钙镁离子。
核心工艺:MVR蒸发器浓缩废水,结晶回收硫酸钠,冷凝水回用8。
成效:
盐分回收率>95%,年节省原料成本约180万元,废水回用率提升至60%。
组合工艺推荐
高浓度有机废水:芬顿氧化→混凝沉淀→生物处理→膜分离。
高盐废水:化学沉淀→离子交换→MVR蒸发结晶。
技术创新方向
资源化:NMP冷凝回收(案例二)、锂离子螯合树脂提取(如CH-90Na树脂选择性吸附钴、镍)。
智能化:物联网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动态调节加药量与工艺条件(如案例三的MVR系统)。
锂电池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需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组合工艺。典型案例表明,芬顿氧化+生物处理可高效降解有机物,MVR蒸发+结晶适用于高盐废水零排放。未来技术应聚焦资源回收与智能化控制,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企业需结合生产规模与排放标准,制定经济可行的治理方案。
上一主题: 锂电池厂废气怎么处理|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电解液NMP废气如何处理
下一主题: 锂电池废水处理方法|锂电池厂废水处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