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废气怎么处理|餐厨垃圾厂恶臭废气处理方法有哪些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13 发表时间:2025-04-07
案例一:某大型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站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该餐厨垃圾处理站负责处理城市中心城区大量的餐厨垃圾,随着城市人口增长,餐厨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处理站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异味浓重,周边居民投诉频繁。同时,环保部门对其废气排放监管愈发严格,处理站急需对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满足环保要求并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在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环节,垃圾运输车辆密封不严,会散发异味,成分主要是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胺类(如甲胺、乙胺)等。垃圾卸料区,餐厨垃圾倾倒时,大量异味气体逸出,包含硫化氢、氨气,以及因垃圾中含有的油脂、蛋白质等成分分解产生的多种有机废气。预处理车间,分拣、破碎等工序不仅产生粉尘,还会因机械翻动使垃圾中的异味物质加速挥发。厌氧发酵区是废气产生的重点区域,厌氧菌分解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同时释放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生物除臭塔 + 活性炭吸附 + 燃烧处理” 组合工艺。在垃圾卸料区和预处理车间设置集气罩,将含尘、含异味的废气收集,先通过布袋除尘器去除粉尘,随后进入生物除臭塔。生物除臭塔内填充有微生物载体,废气中的恶臭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经过生物除臭塔初步处理的废气,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吸附残留的异味物质和少量有机废气。对于厌氧发酵区产生的沼气,先进行脱硫处理,去除其中的硫化氢,然后通过燃烧装置进行燃烧处理,将甲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既消除了异味和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回收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厂区供热等。
- 最终效果:处理后,餐厨垃圾处理站周边异味大幅减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投诉显著减少。排放的废气中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污染物以及粉尘、甲烷等浓度远低于环保排放标准,顺利通过环保验收,保障了处理站的稳定运行,同时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案例二:某中型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站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此中型城市的餐厨垃圾处理站承担着城区及周边部分乡镇的餐厨垃圾处理任务。由于早期建设时废气处理设施简陋,随着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废气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处理站面临环保处罚风险,急需整改废气处理系统。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餐厨垃圾在暂存区,因垃圾堆积发酵,产生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恶臭气体,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类有机废气。分拣工序中,垃圾翻动导致异味散发,同时产生少量粉尘。生化处理车间,微生物处理餐厨垃圾过程中,释放大量硫化氢、氨气,以及因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离子除臭设备 + 光催化氧化装置 + 碱洗塔” 工艺。在各废气产生点设置密闭收集系统,将废气引入离子除臭设备。离子除臭设备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离子,与废气中的恶臭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破坏其分子结构,实现初步净化。接着,废气进入光催化氧化装置,利用紫外线照射催化剂产生的强氧化性自由基,分解剩余的有机废气。最后,废气进入碱洗塔,喷淋碱性溶液,中和酸性恶臭气体(如硫化氢),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净化后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 最终效果:经过治理,餐厨垃圾处理站内及周边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异味显著减少。排放的废气符合环保标准,避免了环保处罚,保障了处理站的正常运营,同时提升了处理站的环保形象,为周边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案例三:某小型城镇餐厨垃圾处理站废气处理项目
- 项目背景:该小型城镇的餐厨垃圾处理站主要处理城镇内餐饮单位和居民产生的餐厨垃圾。因资金有限,一直缺乏完善的废气处理措施,处理站产生的废气随意排放,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城镇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环保意识在城镇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废气处理的诉求强烈,处理站决定开展废气治理工作。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主要来自餐厨垃圾的堆放和初步处理环节。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在简单的分拣、破碎工序中,因垃圾翻动,异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
- 处理工艺流程:采用 “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箱” 工艺。含废气的空气通过集气管道收集后,进入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内微生物在适宜环境下,将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分解为无害的硫酸盐、硝酸盐等。经过生物滤池处理的废气,进入活性炭吸附箱,活性炭吸附残留的异味物质,净化后的气体排放。
- 最终效果:处理后,城镇餐厨垃圾处理站周边的异味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有所提升,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虽然处理工艺相对简单,但满足了小型城镇餐厨垃圾处理站的环保需求和资金预算,为城镇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