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厂废水介绍
#### 一、废水来源
医药厂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辅助生产及生活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1. **生产废水**
- **化学合成废水**:药物合成反应中残留的原料、中间体及副产物,如苯系物、酚类、有机溶剂等。
- **生物发酵废水**:发酵工艺中未利用的培养基、微生物代谢产物及残留药物成分,具有高COD、高盐分等特点。
- **制剂废水**:片剂、胶囊等生产中的洗涤废水,含药物残留、辅料及包装材料。
2. **设备清洗废水**
- 包括发酵罐、分离机等设备的清洗废水,污染物浓度低于生产废水,但成分相似。
3. **冷却水与纯水制备废水**
- 冷却水通常污染较轻,但可能含少量矿物质;纯水制备废水则含钙、镁等无机盐。
4. **生活污水与实验室废水**
- 园区员工生活污水含有机物、氮磷等;实验室废水含化学试剂、生物样本等高风险物质。
---
#### 二、废水成分
医药厂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包括:
- **高浓度有机物**:COD可高达50000 mg/L,如发酵残液中的糖类、蛋白质、脂类及抗生素残留。
- **有毒有害物质**:苯、酚、砷、汞等重金属,以及硫化物、氰化物等,部分具有生物毒性。
- **难降解物质**:如抗生素、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等,B/C比低(<0.05),可生化性差。
- **高盐分与酸碱物质**:部分废水含高浓度盐分(如氯化钠、硫酸盐)及强酸强碱(pH 3-4或10-12)。
---
### 医药厂废水处理案例
#### 案例一:江西某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项目
**背景**:
某医药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废水含苯、磷、酚、砷等高毒物质,COD高达50000 mg/L,pH 3-4,B/C比<0.05,属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
**处理工艺**:
1. **高级氧化预处理**
- 采用高温合金微电解催化氧化(ALE)和多相流化催化氧化(AFD),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并降低毒性,COD从50000 mg/L降至10000 mg/L以下。
2. **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
- 利用外加电场产生自由基降解残留污染物,进一步脱色并提升可生化性。
3. **生化系统与协同催化氧化**
- 预处理后废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经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最终采用多维协同催化氧化技术,出水COD<500 mg/L,无色透明,达到纳管标准。
**成效**:
- 年减少COD排放量超2000吨,污泥产量降低30%。
- 运行成本较传统芬顿工艺降低40%,实现自动化监控。
---
#### 案例二:吉林榆树抗生素厂废水深度处理改造
**背景**:
某抗生素厂原有处理系统出水COD为500 mg/L,无法达标,需改造以实现COD<100 mg/L直排标准。
**处理工艺**:
1. **臭氧催化氧化**
- 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提升废水可生化性。
2. **生物强化技术**
- 投加特种工程菌剂及生物载体填料,增强微生物对残留抗生素的降解能力。
3. **流化床芬顿工艺**
- 结合铁碳微电解与芬顿反应,进一步降低COD至一级A标准。
**成效**:
- 改造后出水COD稳定<100 mg/L,成为国内首例未脱盐直接达标案例。
- 年节约药剂成本约120万元,污泥处置量减少50%。
---
### 总结与建议
医药厂废水处理需根据水质特点选择组合工艺:
- **高浓度废水**:优先采用“高级氧化+生化+深度处理”模式,如案例一中的微电解与电催化联用。
- **难降解废水**:引入臭氧催化、芬顿氧化等强化预处理,提升可生化性。
- **资源化方向**:探索蒸发结晶回收盐分、厌氧产甲烷等资源回收技术,降低处理成本。
更多案例及技术细节可参考相关企业实践与科研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