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粉尘处理方法|塑料厂粉尘废气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5-04-07
案例一:广东某大型塑料制造企业
- 项目背景:该企业主要生产各类塑料制品,产品涵盖塑料管材、塑料容器、塑料薄膜等多个品类,生产规模庞大,生产线众多。在过往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粉尘治理重视不足,车间内粉尘弥漫。塑料粉尘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导致塑料制品表面出现瑕疵、气泡等问题,次品率高达 10%,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还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长期吸入塑料粉尘,致使员工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粉尘无组织排放到周边环境,引发了周边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投诉,环保部门多次责令整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产经营压力,急需进行全面的粉尘治理。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塑料颗粒加工工序:在将塑料原料加工成塑料颗粒的过程中,塑料原料经过高速搅拌、挤出、切粒等操作。高速搅拌时,塑料原料相互摩擦、碰撞,产生塑料碎屑粉尘;挤出过程中,高温使部分塑料挥发后冷凝形成细微的塑料颗粒粉尘;切粒工序则直接产生大量粒径大小不一的塑料颗粒粉尘,这些粉尘具有一定的粘性,容易附着在设备表面和车间空气中。
- 塑料制品成型工序:如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等。注塑时,塑料颗粒在高温高压下被注入模具,部分塑料会因压力和高温而产生少量的粉尘,同时模具开合过程中也会带出一些残留的塑料粉尘。吹塑成型时,塑料熔体在吹胀过程中,表面可能会产生细微的塑料丝或颗粒粉尘,这些粉尘会随着设备运行扩散到车间环境中。
- 塑料产品打磨、修边工序:为使塑料制品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需要进行打磨和修边处理。打磨过程中,砂纸或砂轮与塑料制品表面摩擦,会产生大量极细微的塑料粉尘,其粒径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极易在空气中悬浮;修边时,切割刀具与塑料产品边缘的摩擦同样会产生塑料碎屑粉尘。
- 处理工艺流程
- 源头控制与设备优化:对塑料颗粒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搅拌装置、挤出机和切粒机等设备上安装高效的密封装置,减少粉尘外溢。同时,优化设备内部结构,降低塑料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摩擦和碰撞程度,从源头上减少粉尘产生量。例如,在搅拌装置中采用特殊的搅拌桨叶设计,使塑料原料搅拌更均匀、平稳,减少因剧烈搅拌产生的粉尘。
- 局部收集与车间通风系统:在塑料制品成型设备、打磨和修边设备等产尘点上方或周围,安装定制的局部吸尘罩。吸尘罩根据设备形状和产尘特点进行设计,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收集粉尘。所有局部吸尘罩通过管道连接至车间的中央吸尘系统,该系统配备大功率风机,提供强大的吸力,将各产尘点的粉尘迅速收集起来。同时,构建完善的车间通风系统,合理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将车间内分散的粉尘引导至吸尘罩处,避免粉尘在车间内积聚和扩散。
- 多级除尘净化处理:首先采用旋风除尘器作为初级除尘设备。利用旋风除尘器的离心力原理,将较大颗粒的塑料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使其沉降到除尘器底部的灰斗中,这一步骤可去除大部分粒径较大的粉尘,降低后续设备的处理负荷。接着,含尘气流进入脉冲布袋除尘器进行精细过滤。脉冲布袋除尘器采用先进的脉冲喷吹清灰技术,当滤袋表面的粉尘积累到一定厚度时,通过压缩空气的脉冲喷吹,使滤袋瞬间膨胀,抖落表面的粉尘,落入灰斗。其过滤精度极高,能够有效捕集粒径在 1 微米以下的细微塑料粉尘,除尘效率可达 99% 以上。最后,为进一步去除废气中可能残留的异味和极细微的粉尘,设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层时,其中的异味分子和细微粉尘被活性炭表面的微孔吸附,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达标排放。
- 粉尘回收与综合利用:对收集下来的塑料粉尘进行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将较大颗粒的塑料粉尘通过粉碎、造粒等工艺,重新加工成塑料原料,返回生产流程;对于细微的塑料粉尘,经过特殊处理后,可用于生产一些对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塑料制品,如塑料填充母料等。这样既减少了粉尘的排放,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 最终效果:经过全面且系统的粉尘治理措施实施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显著下降,从原来的严重超标状态降至国家标准以内,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大幅降低。产品因粉尘污染导致的次品率从 10% 降低至 3% 以内,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周边环境质量也明显恢复,居民投诉停止。企业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的严格验收,不仅避免了高额罚款和停产整顿的风险,还凭借良好的环保形象,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与合作,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通过粉尘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案例二:浙江某小型塑料加工厂
- 项目背景:这家小型塑料加工厂主要从事简单的塑料注塑加工业务,生产规模较小,设备相对简陋。由于前期在环保方面投入有限,车间内粉尘污染严重,员工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周边居民对粉尘污染问题反映强烈,环保部门下达整改通知,若不及时整改,将面临关停风险。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决定在有限的预算内进行粉尘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项目废气成份来源
- 塑料注塑工序:塑料颗粒在注塑机的料筒内受热熔融后,被高压注入模具型腔。在这个过程中,塑料颗粒的翻动、流动以及高温作用,会产生少量的塑料粉尘。同时,模具开合时,型腔中的残留塑料粉尘会逸出到车间空气中。
- 产品修边工序:注塑成型后的塑料制品需要进行修边处理,去除多余的塑料边角料。修边过程中,切割刀具与塑料制品边缘的摩擦会产生塑料碎屑粉尘,这些粉尘在车间内扩散,造成污染。
- 处理工艺流程
- 简易密闭与吸尘设置:对注塑机进行简易的半密闭改造,使用塑料帘等材料在设备周围进行围挡,减少粉尘扩散范围。在注塑机的料筒进料口和模具开合处安装小型吸尘风扇,将产生的粉尘吸入连接的小型集尘袋中。对于修边设备,在操作台上设置局部吸尘罩,通过软管连接至小型布袋除尘器。
- 小型布袋除尘为主:含尘气流进入小型布袋除尘器后,通过布袋的过滤作用,将粉尘拦截在布袋表面。定期清理布袋表面的粉尘,以保证除尘器的正常运行。虽然设备相对简单,但对于小型加工厂的产尘量来说,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 加强车间通风换气:在车间顶部和侧面安装多个排风扇,加强车间内的空气流通,将含尘空气及时排出车间。同时,在车间进风口设置简易的滤网,过滤外界进入车间的空气中的杂质,避免二次污染。
- 最终效果:车间内的粉尘浓度有所降低,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健康风险有所减轻。周边居民的投诉减少,企业暂时避免了关停风险。虽然处理效果不如大型企业完善,但在有限的资金和空间条件下,达到了基本的环保要求,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和进一步升级环保设施争取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