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车间废气处理案例|食品加工厂废气怎么处理方法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5-04-07
食品废气处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某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厂废气处理项目
项目背景
该厂年产值10亿元,员工2000人,主要从事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因油炸车间产生大量含VOCs及PM2.5的油烟,发酵车间释放硫化氢(H₂S)、氨气(NH₃),多次因臭气浓度超标被居民投诉,面临停产整改压力。
废气成分来源
- 油烟废气:油炸工艺产生VOCs(挥发性有机物)及PM2.5颗粒物。
- 发酵废气:发酵过程释放硫化氢(H₂S)、氨气(NH₃)等恶臭气体。
- 包装车间异味:食品挥发物及包装材料气味混合,刺激性较强。
处理工艺流程
- 源头控制
- 在油炸锅、蒸煮罐等产污点安装局部排风罩,风量按5-8m³/min/台设计,覆盖全车间。
- 管道采用304不锈钢+光滑内壁,减少油脂黏附。
- 预处理阶段
- 离心分离+静电吸附:去除80%以上油脂颗粒(粒径>5μm),出油率≤5%。
- 自动清洗功能:定期高压冲洗,防止油垢堆积。
- 核心处理
- 生物滤池技术:填料为改性火山岩+植物纤维复合基质,微生物负载量≥1.5g/L,脱臭效率H₂S、NH₃去除率≥90%。
- 后处理与排放
- 离心风机保障废气达标排放至高空烟囱(高度≥30米)。
- 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浓度和排放量。
最终效果
- 废气排放浓度显著降低,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 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如热能回收用于生产或供暖),降低生产成本。
- 连续4年通过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未再收到投诉。
案例二:某果汁饮料厂废气处理项目
项目背景
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果酸、有机溶剂的废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环境和员工健康构成威胁。
废气成分来源
- 酸性气体:果酸挥发产生的酸性成分。
- 有机溶剂:清洗、消毒环节使用的溶剂挥发。
- 颗粒物:原料处理及包装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处理工艺流程
- 废气收集
- 预处理
- 核心处理
- 酸碱中和塔:中和酸性气体。
- 活性炭吸附塔:吸附有机物及残留有害物质。
- 排放
最终效果
- 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排放质量显著提升,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 改善厂区工作环境,减少周边社区异味影响。
食品工业废气成分及技术总结
- 常见废气成分
- VOCs: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苯系物等,来自烹饪、烘干、印刷等工艺。
- 恶臭气体:硫化氢(H₂S)、氨气(NH₃)、甲硫醇等,源于发酵、屠宰等过程。
- 颗粒物:粉尘、油烟(PM2.5),产生于原料处理、包装环节。
- 主流处理技术
- 生物过滤:适用于低浓度恶臭气体,成本低、无二次污染。
- 活性炭吸附:对VOCs及有机物高效吸附,需定期更换。
- 催化燃烧(RCO/RTO):适用于高浓度VOCs,热能可回收。
- 湿式洗涤:中和酸性/碱性气体,去除水溶性污染物。
- 工艺选择依据
- 根据废气浓度、风量、企业规模及排放标准,组合使用预处理+核心处理技术。
- 例如:高浓度VOCs优先选催化燃烧;恶臭气体可选生物滤池+洗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