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材料厂废气处理方法|新材料废水处理工艺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5-04-07
合成材料废气处理案例及技术解析
案例一:某大型合成树脂厂VOCs废气处理项目
项目背景
该厂位于工业园区,生产过程中因原料加热、搅拌及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含VOCs(苯乙烯、甲苯、二甲苯等)、醛类、酮类等有害物质的废气,排放量大且浓度高,对周边环境构成威胁。企业为响应环保政策,实施废气处理工程。
废气成分来源
- VOCs:主要来自加热、搅拌及聚合反应,如苯乙烯、甲苯、二甲苯。
- 醛类、酮类:为生产过程副产物,具有刺激性气味及毒性。
处理工艺流程
- 废气收集
- 设置高效集气罩和管道系统,密闭收集废气,防止泄漏。
- 预处理
- 通过除尘、除油、除水装置去除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油雾和水分。
- 核心处理
- 冷凝回收:采用深冷技术冷凝回收部分有机溶剂,降低VOCs浓度。
- 活性炭吸附:剩余低浓度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处理,进一步去除有机物。
- 催化燃烧:活性炭饱和后,利用催化燃烧装置处理高浓度废气,转化为CO₂和H₂O。
- 排放监测
最终效果
- VOCs去除率≥95%,实现超低排放。
- 废气处理设施运行稳定,能耗低,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案例二:某高性能合成材料企业废气处理项目
项目背景
该企业年产工程塑料50万吨、化纤原料30万吨,废气中含高浓度VOCs(苯乙烯、丙烯腈等)、甲醛、氯化氢及氨气,多次因超标排放被环保部门处罚,面临停产风险。
废气成分来源
- 高浓度VOCs:聚合反应釜释放的苯乙烯、丙烯腈。
- 有毒气体:后处理工序产生的甲醛、氯化氢及氨气。
处理工艺流程
- 全车间负压集气
- 在聚合釜、离心机等产污点安装防爆型排风罩,覆盖全流程。
- 预处理
- 碱液喷淋:NaOH溶液中和氯化氢及酸性气体,去除率≥90%。
- 除雾装置:分离气液混合物,防止设备腐蚀。
- 核心处理
- 活性炭纤维吸附塔:动态吸附容量≥1.5kg/m³,苯乙烯去除率≥95%。
- 催化燃烧(RTO):高温焚烧残留VOCs及甲醛,转化率≥99%。
- 深度净化与排放
- 覆膜布袋除尘器:PM2.5排放≤5mg/m³,粉尘捕集率≥99.9%。
- 离心风机高空排放: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最终效果
- 环保合规:连续4年通过国家环保验收,VOCs排放低于国家标准限值50%,获评“绿色化工示范企业”。
- 经济效益:年节省活性炭采购费400万元,废活性炭焚烧发电创收200万元。
- 社会效益:车间PM2.5浓度下降90%,员工呼吸道疾病投诉率下降75%,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合成材料废气成分及技术总结
- 常见废气成分
- VOCs: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醛类、酮类、酯类等。
- 有毒气体:甲醛、氯化氢、氨气、光气等。
- 颗粒物:粉尘、烟尘,来自原料处理及反应过程。
- 主流处理技术
- 冷凝回收: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回收溶剂降低成本。
- 活性炭吸附:对低浓度VOCs高效吸附,需定期更换或再生。
- 催化燃烧(RTO):高温分解有机物,转化效率≥99%,热能可回收。
- 生物处理:适用于低浓度、易生物降解废气,成本低。
- 化学吸收:用碱液中和酸性气体,去除效率高。
- 工艺选择依据
- 高浓度VOCs:优先选冷凝回收+催化燃烧。
- 低浓度VOCs:活性炭吸附或生物处理。
- 复杂成分:组合工艺(如吸附+催化燃烧)。
- 含毒性气体:需预处理(如喷淋)去除酸性/碱性成分。